说正“刻玺于北方”(《蒿里行》),要是得到货真价实的传国玉玺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鉴于这次行动如此重要,只能成功,不许失败,曹操需要严格挑选行动队长。最终,他挑中的人选是在徐州一带转战多年,熟悉地理民情,又有与袁术作战经验的疑似英雄——刘备。
这是一个让程昱、郭嘉等谋士和后世无数的曹粉扼腕痛惜后悔莫及几乎抓狂的决定。
曹操一般情况下考虑问题比较周详,这次选中刘备,脑袋突然进水的可能性不大。除了信任刘备之外,应该还有以下考虑。
一是刘备究竟能不能为我所用,必须用实践来检验。曹操这次派刘备出去,类似于纳投名状,干得好表现不错,以后就可以放心了。不然将刘备软禁在许都,既发挥不了作用,需要时时提防,又不能为天下诸侯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。毕竟被软禁起来提前进入养老状态的命运,诸侯们都是不喜欢的。
二是刘备干掉袁术后,没有其他出路。此时曹操的敌对势力,最强大的就是袁绍。而袁术已经与袁绍讲和,这次去投靠袁绍就是要把玉玺和皇帝的称号让给袁绍。刘备要是干掉袁术,或者阻挠了袁术的计划,必然也得罪袁绍。刘备要在徐州立住脚,南北能联合的只有袁绍和袁术,得罪了这两兄弟,就会孤立无援。这样一来,刘备即使离开他曹操,也没什么出路。
三是刘备要想“背叛”,并不容易。曹操并不是单独派刘备领兵去徐州,还派遣了朱灵、路招两位将军做副手,他们可以起到监视、牵制刘备的作用。再者,徐州守将车胄也是曹操的部下。刘备到徐州后,既无地盘,又无粮饷,孤军无依,四面皆敌,想离开曹操拉起人马单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四是即使刘备“背叛”,也不可怕。曹操有着足够的自信,万一刘备真的“背叛”,也能一举荡平,所以不足为虑。
刘备,就放你出去干点活吧,不信你真的要背叛我。
如果你真的要背叛,那就只有死路一条,我不相信你能折腾出一个明天。
自己的路要自己挑,走阳关道还是独木桥,你刘备自己选。
自负的代价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